陈张海
教授
zhanghai@xmu.edu.cn
物理楼 316
凝聚态光谱物理,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半导体纳米微腔中光-物质相互作用物理及其可能的器件应用; (2)固体环境中类氢里德堡原子的量子混沌运动。
黄娆
教授
huangrao@xmu.edu.cn
物理楼 556
凝聚态物理,分子模拟计算
李成
教授
lich@xmu.edu.cn
物理楼 414
硅基集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IV族材料MBE外延,硅基发光器件,光电探测器,新型二维材料
帅建伟
教授
jianweishuai@xmu.edu.cn
物理楼 354
细胞信号网络,钙离子信号,神经网络, 蛋白质动力学,癌细胞动力学,免疫系统动力学, 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吴晨旭
教授
cxwu@xmu.edu.cn
物理楼 356
软凝聚态物理
吴建洋
教授
jianyang@xmu.edu.cn
物理楼 358
非常规能源力学;可燃冰开采关键物理问题;微纳材料力与热学;机器学习与分子模拟
张龙
教授
zhanglong@xmu.edu.cn
物理楼304
1. 低维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2. 微腔光子学 3. 激子极化激元
叶美丹
教授
mdye@xmu.edu.cn
物理大楼 358
无机微纳米功能材料,柔性能源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储能器件、摩擦纳米发电机等),可穿戴生物传感器。
周颖慧
教授
yhzhou@xmu.edu.cn
物理楼 422
表面物理、低维材料
郑金成
教授
jczheng@xmu.edu.cn
纳米能源材料,高性能计算与数据科学
张峰
教授
fzhang@xmu.edu.cn
物理大楼 318
1. 宽禁带半导体SiC基MOSFET、IGBT等功率器件研究 2. 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研究 3. 宽禁带半导体深能级缺陷与少子寿命研究
杨志林
教授
zlyang@xmu.edu.cn
纳米光学;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
徐俊
教授
xujun@xmu.edu.cn
物理楼 360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二维黑磷烯杂化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化物的制备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光电催化电极材料
吴志明
教授
zmwu@xmu.edu.cn
物理大楼 410
主要从事新型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二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器件、宽禁带半导体功率电子器件、旋光二极管、表面物理以及自旋输运等方向研究
吴雅苹
教授
ypwu@xmu.edu.cn
物理楼 402
1.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器件 2.新型量子结构与器件应用 3.石墨烯及类石墨烯二维材料 4.表面界面物理、自旋电子学
文玉华
教授
yhwen@xmu.edu.cn
物理楼 548
(1)纳米结构的热学,力学与电子性质; (2)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 (3)晶体的熔化,形核与生长; (4)纳米力学,物理力学。
王惠琼
教授
hqwang@xmu.edu.cn
物理楼 408
功能氧化物、界面物理、同步辐射
卢仙聪
教授
xlu@xmu.edu.cn
物理楼 556
凝聚态理论物理。近期具体研究方向:强关联多体系统、新奇拓扑物态、光晶格冷原子系统等
刘宝林
教授
blliu@xmu.edu.cn
物理楼 420
半导体Ⅲ-Ⅴ族材料生长和半导体光电器件 InP基材料的生长及其光电性质,探测器和激光器 GaN基材料的MOCVD生长及其光电性质,探测器、发光管和激光器的研究。
康俊勇
教授
jykang@xmu.edu.cn
凝聚态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表面和界面物理、量子结构材料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大功率LED、深紫外LED、新型太阳能电池
陈松岩
教授
sychen@xmu.edu.cn
Si基光电材料与器件 Si负极锂离子电池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陈虎
教授
chenhu@xmu.edu.cn
物理楼 310
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单分子操纵与荧光)与理论(分子建模与模拟), 蛋白质的力学响应,蛋白质去折叠与折叠动力学,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蔡伟伟
教授
wwcai@xmu.edu.cn
物理楼 447
石墨烯透明电极;石墨烯超级电容;混合型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 石墨烯做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件;器件的大规模集成化。
蔡端俊
教授
dcai@xmu.edu.cn
物理楼 405
三维半导体、金属纳米线(柱)材料,二维半导体薄层材料, 氮化物半导体LED结构器件,先进纳米微观表征技术, 生物蛋白质分子荧光材料研发,微观结构材料模拟计算
赵鸿
教授
zhaoh@xmu.edu.cn
物理楼 566
统计物理,输运理论,非线性动力学,机器学习
李艾华
副教授
ahli@xmu.edu.cn
物理楼 421
等离激元调制发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探索;特种功能材料设计及性能研究 每年可在光学、凝聚态方向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从事以上研究
曾天生
副教授
zengts@xmu.edu.cn
物理楼450
强关联效应与拓扑量子相,量子霍尔效应、量子相变等
王家园
副教授
wangjiayuan@xmu.edu.cn
物理楼 421
表面等离激元光学、微纳光子学器件
张宇锋
副教授
yufengzhang@xmu.edu.cn
物理大楼 419
利用基于实验室或同步辐射的x射线光谱学,结合电子显微学、拉曼光谱等方法,研究石墨烯等低维材料的电子和化学结构,分析微观结构与电学、光学、热学等宏观性质的内在关联,探索石墨烯插层、二维晶体、红外辐射率等调控途径和物理机理。
詹华瀚
副教授
huahan@xmu.edu.cn
物理大楼 406
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锌基半导体材料, 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
许清池
副教授
xuqingchi@xmu.edu.cn
物理大楼 360
光催化、锂离子电池、功能纳米材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孙旭飞
副教授
xfsun@xmu.edu.cn
Room 455
飞秒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下超快动力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强激光场作用下原子分子的阈上电离,隧穿电离;原子分子双电离中的电子关联效应;分子解离动力学;超快光场调控。
孙国亚
副教授
gysun@xmu.edu.cn
物理楼 551
凝聚态物理理论、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吕铁羽
副教授
lty@xmu.edu.cn
物理楼 419
计算凝聚态物理
李开航
副教授
khli@xmu.edu.cn
半导体表面 纳米点和纳米线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 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
朱梓忠
教授
zzhu@xmu.edu.cn
物理楼 549
计算凝聚态物理
李俊
助理教授
lijun@xmu.edu.cn
物理楼 423
低维窄能隙半导体物理、半导体自旋电子学的理论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新型半导体材料贝里曲率及其相关的反常输运和光学性质,以及半导体自旋态的光电调控等方面。
张武虹
助理教授
zhangwh@xmu.edu.cn
物理楼452
1,光学的全新自由度-光子轨道角动量的调控及应用研究 2,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传感、成像、编码和量子计算研究 3,基于相干操控的多自由度纠缠调控及应用实验研究
董新伟
助理教授
dongxw@xmu.edu.cn
物理楼 423
微纳磁学; 微磁模拟; 多铁性材料; 磁电耦合效应
陈圆缘
助理教授
chenyy@xmu.edu.cn
物理楼 455
量子信息;量子精密测量;非线性光学
陈张海
教授
zhanghai@xmu.edu.cn
物理楼 316
凝聚态光谱物理,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半导体纳米微腔中光-物质相互作用物理及其可能的器件应用; (2)固体环境中类氢里德堡原子的量子混沌运动。
李成
教授
lich@xmu.edu.cn
物理楼 414
硅基集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IV族材料MBE外延,硅基发光器件,光电探测器,新型二维材料
帅建伟
教授
jianweishuai@xmu.edu.cn
物理楼 354
细胞信号网络,钙离子信号,神经网络, 蛋白质动力学,癌细胞动力学,免疫系统动力学, 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吴晨旭
教授
cxwu@xmu.edu.cn
物理楼 356
软凝聚态物理
吴建洋
教授
jianyang@xmu.edu.cn
物理楼 358
非常规能源力学;可燃冰开采关键物理问题;微纳材料力与热学;机器学习与分子模拟
张龙
教授
zhanglong@xmu.edu.cn
物理楼304
1. 低维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2. 微腔光子学 3. 激子极化激元
周颖慧
教授
yhzhou@xmu.edu.cn
物理楼 422
表面物理、低维材料
郑金成
教授
jczheng@xmu.edu.cn
纳米能源材料,高性能计算与数据科学
张学骜
教授
xazhang@xmu.edu.cn
物理楼 447
二维材料的可控生长及电子输运 低维热物理及高功率器件热管理
张峰
教授
fzhang@xmu.edu.cn
物理大楼 318
1. 宽禁带半导体SiC基MOSFET、IGBT等功率器件研究 2. 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研究 3. 宽禁带半导体深能级缺陷与少子寿命研究
杨志林
教授
zlyang@xmu.edu.cn
纳米光学;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
徐俊
教授
xujun@xmu.edu.cn
物理楼 360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二维黑磷烯杂化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化物的制备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光电催化电极材料
吴志明
教授
zmwu@xmu.edu.cn
物理大楼 410
主要从事新型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二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器件、宽禁带半导体功率电子器件、旋光二极管、表面物理以及自旋输运等方向研究
文玉华
教授
yhwen@xmu.edu.cn
物理楼 548
(1)纳米结构的热学,力学与电子性质; (2)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 (3)晶体的熔化,形核与生长; (4)纳米力学,物理力学。
王惠琼
教授
hqwang@xmu.edu.cn
物理楼 408
功能氧化物、界面物理、同步辐射
刘宝林
教授
blliu@xmu.edu.cn
物理楼 420
半导体Ⅲ-Ⅴ族材料生长和半导体光电器件 InP基材料的生长及其光电性质,探测器和激光器 GaN基材料的MOCVD生长及其光电性质,探测器、发光管和激光器的研究。
康俊勇
教授
jykang@xmu.edu.cn
凝聚态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表面和界面物理、量子结构材料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大功率LED、深紫外LED、新型太阳能电池
陈松岩
教授
sychen@xmu.edu.cn
Si基光电材料与器件 Si负极锂离子电池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陈虎
教授
chenhu@xmu.edu.cn
物理楼 310
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单分子操纵与荧光)与理论(分子建模与模拟), 蛋白质的力学响应,蛋白质去折叠与折叠动力学,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蔡伟伟
教授
wwcai@xmu.edu.cn
物理楼 447
石墨烯透明电极;石墨烯超级电容;混合型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 石墨烯做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件;器件的大规模集成化。
蔡端俊
教授
dcai@xmu.edu.cn
物理楼 405
三维半导体、金属纳米线(柱)材料,二维半导体薄层材料, 氮化物半导体LED结构器件,先进纳米微观表征技术, 生物蛋白质分子荧光材料研发,微观结构材料模拟计算
赵鸿
教授
zhaoh@xmu.edu.cn
物理楼 566
统计物理,输运理论,非线性动力学,机器学习
曾天生
副教授
zengts@xmu.edu.cn
物理楼450
强关联效应与拓扑量子相,量子霍尔效应、量子相变等
许清池
副教授
xuqingchi@xmu.edu.cn
物理大楼 360
光催化、锂离子电池、功能纳米材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孙旭飞
副教授
xfsun@xmu.edu.cn
Room 455
飞秒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下超快动力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强激光场作用下原子分子的阈上电离,隧穿电离;原子分子双电离中的电子关联效应;分子解离动力学;超快光场调控。
朱梓忠
教授
zzhu@xmu.edu.cn
物理楼 549
计算凝聚态物理
于浩然
haoran@xmu.edu.cn
宇宙大尺度结构;N体数值模拟;中微子宇宙学;星系角动量;高性能计算
方陶陶
教授
fangt@xmu.edu.cn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河外天文观测;宇宙大尺度结构 主导和合作的科研项目
顾为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物理楼540
吸积盘、X射线双星、极亮X射线源、伽玛射线暴、快速射电暴、恒星级黑洞的搜寻
李昂
致密天体中子星 夸克星 高能天体和核天体物理 (paper 50+, citations: 1000+, h-index: 21)
刘彤
海韵校区 物理大楼 543室
黑洞吸积与喷流;伽玛射线暴、快速射电暴、塌缩超新星等爆发天体;黑洞物理;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天体核合成;高能辐射机制等
罗舒
luoshu@xmu.edu.cn
竞博app下载地址(中国)有限公司海韵园物理楼542
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以及宇宙学的交叉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中微子唯象学,中微子天文学和中微子宇宙学 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国际合作组成员
武剑锋
wujianfeng AT xmu.edu.cn
海韵园物理与机电航空大楼564
黑洞天体物理学;黑洞和星系的宇宙学演化;高能天体物理;多波段观测分析;大规模巡天
薛力
海韵新大楼544
主要研究黑洞吸积理论及其在高能天体物理中的应用,近年主要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热不稳定吸积盘的Limit-cycle含时行为研究,有兴趣将研究领域向Slim盘数值模拟及中微子冷却主导吸积盘理论方向扩展。 目前正准备发表的研究工作是黑洞吸积盘在Limit-cycle爆发状态下的振动模拟。这个研究发现的振动频率与吸积盘振动理论所预言的振动频率十分吻合,而这个振动频率与黑洞的质量与自旋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这种振动的深入认识将有利于通过QPO观测来测量黑洞的自旋。
于浩然
haoran@xmu.edu.cn
宇宙大尺度结构;N体数值模拟;中微子宇宙学;星系角动量;高性能计算
方陶陶
教授
fangt@xmu.edu.cn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河外天文观测;宇宙大尺度结构 主导和合作的科研项目
顾为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物理楼540
吸积盘、X射线双星、极亮X射线源、伽玛射线暴、快速射电暴、恒星级黑洞的搜寻
李昂
致密天体中子星 夸克星 高能天体和核天体物理 (paper 50+, citations: 1000+, h-index: 21)
刘彤
海韵校区 物理大楼 543室
黑洞吸积与喷流;伽玛射线暴、快速射电暴、塌缩超新星等爆发天体;黑洞物理;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天体核合成;高能辐射机制等
武剑锋
wujianfeng AT xmu.edu.cn
海韵园物理与机电航空大楼564
黑洞天体物理学;黑洞和星系的宇宙学演化;高能天体物理;多波段观测分析;大规模巡天